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

我是誰? 你是誰?

我是誰? 你是誰?
文/王別丘(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)

還記得小的時候,我的阿婆常常語帶驕傲地用饒平客講:「阿米叔婆比較厲害,會講國語,所以他的四個孫女都跟他講國語,全都不會講客家話;我比較笨啦,不會講國語,但是我的三個孫子全都會講客家話。」很簡單樸實的一段話,卻道出了客家話漸漸式微的核心問題─家庭的母語溝通。按照阿婆的話,不會講國語老人家帶大的小孩會講客家話,會講國語老人家帶大的小孩不會講客家話。我的觀察與感覺是,以前是小孩子向阿公阿婆學客家話,現在是阿公阿婆向小孩子學國語甚至英語。或許我有點把問題用放大鏡來看,但是仔細思量,阿婆的話還真是有道理,客語流失情況還真是恐怖。

那麼現代台灣社會,還有人不會講國語嗎?大家在家庭、在社會生活環境都用國語溝通,年輕一輩的客家後生人怎會講客家話?現在還有多少家庭強調在家裡一定要講客家話的?現在還有多少地方、多少人在講客家話?現代客家小朋友學國語、學英語…那客家話呢?現代的客家青年哈韓、哈日…那客家文化呢?
##ReadMore##
族群的劃分,比起血統論、血緣論,用「方言群」來劃分似乎是比較合適恰當的分法。講福佬方言的是福佬人,講原住民方言的是原住民,講客家方言的是客家人…方言群的劃分方式是較為簡單合理且被多數人所接受的,台灣是多元族群的社會,多元文化的價值在台灣是被普遍認同的。不管實際上如何,但是至少表面上我們客家人是被尊重的。現在的台灣社會,沒有人壓迫我們客家,我們也沒有被禁止說客家話。客家文化復興運動在客委會以及相關單位的努力下,近年來客家文化似乎逐漸抬頭,但是客家話真的復興了嗎?客家族群劃分的最重要指標─客家方言,真的復甦了嗎?客家話是逐漸普遍?逐漸走入公共領域?還是連家庭客家母語都快要失守?

當客家人不會講客家話的時候,我們還是客家人嗎?當客家人不會講客家話的時候?我們怎麼定義自己是客家人?別人怎麼把我們歸類成客家人?當客家文化沒有客家話的時候,客家文化還剩下什麼?當我不會講客家話的時候我是誰?如果你不會講客家話你又是誰?如果你不會說客家話,你怎麼證明你是客家人?是因為吃豬腳?是因為吃板條?是因為穿藍衫、用花布?還是因為賞桐花、拜義民?或者只因為你住在桃竹苗、住在六堆?

怎麼證明你是客家人?問題又來了!有多少客家人想證明自己是客家人?有多少客家人想強調自己是客家人?現在沒有族群械鬥,不必組織強大的血緣、族群團體;選舉操弄的族群對立,客家人似乎也不是主角;族群間語言的隔閡,似乎也早在「獨尊國語」時期就開始逐步化解。各個族群在台灣衝突、對立、合作到融合,在大家都是台灣人的思維之下,客家人會不會「愈隱愈烈」?

多元文化的價值在於多元發展、相互尊重,別人不應該禁止我們講客家話,我們也不應該強迫別人講客家話。會講客家話才是客家人的說法,或許是過於偏頗且極不公平的。但是如果我們順應現狀,客家話只會日愈式微,一不小心客家話就會步入「平埔族語言」的後塵。如果我們是客家人,只靠著隨時都有可能被遺忘的「歷史記憶」,那麼客家族群的存續是不是隨時都可能變成歷史…在實用至上的語言使用現況下,在國語、英語、閩南語等等多重語言競爭壓力下,客家話要怎麼找到出路?客家話要怎麼延續?除了「鄉土語言教育」、「客語認證」、「客語相關比賽」…真的還需要更多、更好的媒介與方式…

客家文化當然不只是客家話,客家人當然也是台灣人,但是客家話不重要嗎?客家族群不重要嗎?台灣本來就是多元族群共生共存、共存共榮的地方,在強調台灣主體意識的同時,我們不應該忽視原住民、外省族群,也不應該忽視客家。我們認同台灣,也應該認同客家;我們講國語,也應該講客家話。不認同客家話,如何認同客家文化?不講客家話?又要如何傳承客家文化?

如果我不會講客家話,我是誰?
如果你不會講客家話,你是誰?
如果客家話消失了,誰是客家人?
如果大家都不講客家話,客家文化剩下什麼?
如果客家文化的問題客家人不關心,誰來重視?

沒有留言: